十四五规划下发,超千家县级医院迎来新一轮升级!名单确认,1497家县级医院全面升级
近日,国家卫健委、乡村振兴局、中央军委等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要求,通过医院对口帮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推动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到2025年,对于常住人口超过5万人的县,少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力争达到二级甲等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对于常住人口不足5万人的县,力争有1所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
《方案》同步下发了本次对口帮扶的县级医院名单,共计1497家。也就意味着,未来4年内,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之下,这批县级医院将成功升级,随之增加的医疗设备配置容量也必然惠及诸多医疗器械厂家、代理商。
众所周知,县医院受限于诊疗服务范围,优秀的医师、高精尖的大型医疗设备相对较少。但成功升级后,不论是医疗服务能力,还是中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都会有很大的突破。因此,这一波将要升级的县医院,对于相关地区的设备经销商、厂家也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这1497家县级医院,主要分布以脱贫县为重点,兼顾自治县、陆路边境县、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县。而在今年11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才发布 《关于印发“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也明确要挑选1000家县级医院,4年内全面加强专科能力、五大中心建设,持续加强医疗设备等硬件设备改造。这1000家县级医院,也要求以脱贫地区、三区三州、原中央苏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地区为重点。也就是说,这两项政策,势必都将向这千家县级医院倾斜。
市场扩容超百亿,后疫情时代“补短板”窗口期持续
早在去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在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的部分,《方案》:一是要求建设目标适应县城城镇化补短板需要,适度超前规划布局,重点改善1所县级医院(含县中医院)基础设施条件,则县级医院改造费用给监护仪、呼吸机、分析仪、彩超等医疗设备带来的增量约30.79亿元。二是要求按照编制床位的2-5%设置重症监护病床,“平时”可作为一般病床,按照不同规模和功能,配置呼吸机等必要医疗设备,发生重大疫情时可立即转换,则此项为监护仪、呼吸机、分析仪、彩超等医疗设备带来的增量约56.88亿元。一共带来增量约87.67亿元。
后疫情时代,县域医疗的急救、重症能力短板明显,本次《方案》中,也明确提出:加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等急诊急救中心建设。提升受援医院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可以说,贫困县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医疗,势必会进一步加大急救设备等基础设备配置能力的提升。
百亿财政资金,重点砸向这些医院
针对贫困县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医疗,财政的支持力度一直在加大。就在去年12月3日,国家财政部发布《财政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下达2021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25.86亿元:用于支持县域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的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832个脱贫县,按照400万元/县的标准予以补助,对其余脱贫县按照200万元/县的标准予以补助,对中西都地区医疗服务能力薄弱县按照200万元/县的标准予以补助。实际上这已经不是今年中央财政对于县级医院拨款,早在2020年底,国家财政部、卫健委、中医局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0年医疗服务与保障能力提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 》。为1971个县、338个市、703个市辖区下达99.96亿元补助资金,总计3012个市县医院覆盖全国31省。而各省市,也一直在加大投入。
去年9月初,在福建省卫健委发布的《福建省县域医共体能力提升项目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也表示,五年内全省25个薄弱县(市)综合医院要全部达到二甲水平,且其中50%达到国家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相当于医院水平)。25个薄弱县(市)综合医院分别按1300万元、1100万元、900万元补助;34个一般县(市、区)综合医院分别按800万元、500万元、400万元、200万元补助。无疑,政策与资金同步下发,全国大批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与诊疗能力发展步入快车道。
毫无疑问,政策+财政的双重支持下,贫困县以及中西部地区的县域医疗,势必会迎来新一轮医疗器械市场配置潮。
备注:内容来源于医网,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